幽門螺旋菌︱30歲女家中打邊爐胃痛揭1人中招交叉感染「幽門螺旋菌」 醫生:反覆感染恐致胃癌

醫生診症室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2024/10/29 18:40

最後更新: 2024/10/29 18:40

分享:

分享:

30歲女家中打邊爐胃痛揭1人中招交叉感染「幽門螺旋菌」 醫生:反覆感染恐致胃癌

【幽門螺旋菌/胃癌/打邊爐/交叉感染/傳染病】小心幽門螺旋菌感染恐致癌!一名30多歲女子在接受胃鏡檢查時,發現曾根除的幽門螺旋菌又呈陽性反應;結果得知,因有家族成員也曾染病,家中常常聚餐沒用公筷,造成女子反覆感染。醫生警告,該情況恐增加罹胃癌風險。

最新影片:

據台灣媒體報道,30多歲的女患者在多年前曾經接受幽門螺旋菌根除治療,但近1個月常胃痛,於是接受胃鏡檢查。結果發現,女患者不但有胃炎,且原本已根除的幽門螺旋菌又呈陽性反應。

經詢問得知,女患者有胃癌家族史,家中經常聚餐打邊爐;惟家庭成員過去也曾被驗出感染幽門螺旋菌,因此推測患者是在家中聚餐時沒用公筷,造成反覆交叉感染。

幽門螺旋菌︱醫生:長時間感染恐患胃癌

主治醫生、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康本初對此個案表示,幽門螺旋菌存在重複感染的可能,一旦不注意就會復發。而幽門螺旋菌又是多種胃部疾病的致病因子,例如胃潰瘍、胃炎、十二指腸潰瘍、胃癌等,都已被證實與幽門螺旋菌有關。

被感染的時間越長,之後罹患胃癌的風險越高。

幽門螺旋菌︱感染幽門螺旋菌未必有症狀

康本初又指出,幽門螺旋菌除了存在於胃黏膜外,還會在唾液、糞便中發現菌種蹤跡,傳染途徑主要經口腔傳染,因此,用餐時若沒使用公筷,同桌的人就有可能因唾液交叉感染。另外,如廁後若沒洗手,也會有糞便經口傳染的風險。

康本初提醒,感染幽門螺旋菌未必會有明顯症狀嗎,甚至直到出現胃炎、胃潰瘍等嚴重不適時才會發現。因此,建議如果有家庭成員感染時,同住家人亦應一併檢測。檢測方法包括呼氣試驗、糞便抗原、胃鏡切片,届時依個人情況選擇方法。

最後,康本初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環境衛生及飲食安全,從而降低感染幽門螺旋菌的機會。例如與他人同桌用餐時,務必採用公用餐具。

另外,由於感染幽門螺旋菌可能增加患胃癌機會,因此若有胃癌家族史,或家中有人曾感染幽門螺旋菌,應考慮接受幽門螺旋菌檢測,一旦發現感染,就需接受滅菌治療,以減少反覆感染和禍及同住家人的機會。

幽門螺旋菌︱同場加映:幽門螺旋菌6大傳染途徑 + 5大症狀

據瞭解,幽門螺桿菌(Helicobacter pylori),是一種寄生於人類消化道中的微需氧革蘭氏陰性桿菌,呈螺旋或「S」形,一端帶有鞭毛,可於胃部強酸性環境中生存並穿過黏液層,到達上皮表面並牢牢連接,避免被胃排空。

由於傳染性較強,以下6大接觸皆有可能感染幽門螺旋菌,一家人假如同吃同住且不分餐,將具有較高傳染風險: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(浙江省新華醫院)醫學院執行院長、副院長劉英超教授指出,有數據顯示,感染幽門螺旋菌患者其中約15%至20%會出現消化性潰瘍,5%至10%發生消化不良,但大部分並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,常見會出現以下5大症狀: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劉醫生強調指,不少患者受感染後,胃黏膜幾乎都會出現炎症,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慢性惡化,逐漸出現胃黏膜萎縮、腸化:

特別要引起重視的是,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有約1%的人,會發生胃癌等胃惡性腫瘤。

幽門螺旋菌︱預防感染6大方法

想要避免感染或傳播幽門螺旋菌,醫生建議可遵循以下6點預防感染,高危人士早到醫院進行檢查、盡早治療:

  • 飯前、便後要洗手,勿吃生肉,盡量食用高溫加熱熟食。
  • 注意口腔衛生、餐後刷牙漱口、定期更換牙刷。
  • 家中有成員感染幽門螺旋桿菌,感染者盡量使用自己的專屬餐具,直到完全治癒。
  • 團體用餐時分餐、使用公匙公筷,餐具注意消毒。
  • 兒童是容易感染人體,切勿將食物嚼碎後餵給幼兒,並為兒童準備專用餐具。
  • 避免吸煙、飲酒;避食辛辣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;飲食要營養均衡,細嚼慢嚥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